●龙江,自古一直是南粤大地的一个水陆交通枢纽,以桑基鱼塘为基质,孕育出一方灿烂的文化。
●明朝,龙江以“桑基鱼塘”名扬四海,现“四方商贸之地,六合堂奥之区”的繁华景象。
●改革开放,龙江以“家具制造”首屈一指, 获“中国家具重镇”等荣誉。
●岁月更迭,龙江每一次都“敢为天下先”, 沧海桑田,我们期待着龙江再次“龙抬头”!
● 今天,龙江是中国家具制造重镇。随着广佛江珠、肇顺南深两条铁路在此交汇;曾经的顺德边缘城镇,将是一个区域性的服务中心。
我们的愿景——
致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大湾区西部的商贸重地与生产性服务中心创造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创业与地区市民居住,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中心区彰显岭南文化魅力,打造活力商业之都与“双龙文化”之城。
为此,我们从两个层面来对龙江中心区进行设计。
以保育生态为先决,重构蓝脉绿网
——在锦屏山、龙峰山和大金山之间保留生态廊道,保障生态交换的流动性。
——梳通现状水系,增加联系里海涌、跃进涌和龙江大涌的新河道。
——保留大片现状桑基鱼塘作为生态缓冲区。
——确保不可建设区域达到50%以上。
以创新生产为引领,优化产业升级
——加强本土的产业优势,联动周边城镇发展,提供良好的共享平台,塑造龙江特色品牌。
——重点打造家具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布局5大产业组团。
以美好生活为目标,提升服务品质
——以500米为半径设置城市公园和活动广场。
——结合轨道站点,开发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
——并完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教育医疗、游览接待等设施,与公共空间相融合,形成市民临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智慧交通为串联,搭建城市骨架
——结合轨道布局,完善路网架构,引导城市东扩西优、南拓北联、中强心的发展趋势。
——围绕TOD中心构建智慧枢纽,周边土地复合、立体集约,并通过快慢公交与各组团高效对接。
——利用主要河涌,设立水上智慧巴士线路,促进滨水地区有机发展。
营造特色开敞空间——山水环带
——以龙峰山为对景,改造临山建筑,形成多层次的见山视廊;
——以河涌为脉络,优化桑基鱼塘,着力建设3个活水公园,植入文化、展示、运动、美食等功能;构筑一条15公里长的生态山水环带。
——并通过绿道和步行桥向周边渗透,缝合由于铁路和道路产生的分割,形成遍布中心区的网络化公共空间。
建立公共中心体系——双心律动
——构成2大服务核心:城市芯和交通核。
——城市芯是龙江的公共服务核心。沿景观主轴线集聚文化艺术中心、市民之家、商务总部、金融信息中心、企业共享平台、商业综合体、青少宫等,与山水环带完美融合,宛如双龙戏珠,成为文化交流、时尚展示的中心。
——交通核以综合枢纽为中心,按照800米半径圈层发展,东侧预留备用地,西侧集约布置混合功能,包括大型商业Mall、办公、酒店、公寓、水陆换乘、研发、居住、旅游服务等。
创建高效出行体系——多元慢行
——在现有路网基础上,合理增加小尺度次干道及支路网,打造宜人的街道生活。
——增加8字形电瓶车道和2条游览型绿道,并组织水上游览,体验岭南水乡风情。
——重点设计5.5公里的环山栈道和3.5公里的滨水栈道,紧密联系各公园、站点和街区中心。
塑造城市双重风貌——新旧交融
——以丰华南路为界,西侧对现有建筑升级改造,保持低矮灵动的老城风貌,东侧为现代化的新城,以方正通透的中高层为主,营造鲜明的城市形象。
——倡导绿色建筑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5组公共地标。包括:文化艺术中心、中心方城、枢纽综合体、展示体验中心和水陆换乘中心。
——其中文化艺术中心以“三山沧海”为理念,通过灰色坡屋顶演绎三座山的形态,创造建筑、山体与历史的对话。
——中心方城是城市芯的内核,以地铁站为中心,呈围合式布置,设下沉广场和空中连廊相互连通,构成立体的城市阳台。
植入特色文化景观——魅力展现
——组织庙会、龙舟、美食等传统活动,整体提升场所精神,集聚人气。
——打造出神龙拥曲、龙峰观日、阡陌龙庭、高泉乐舞、跃进赛舟、栈环山秀、桑塘飞芦、新港夕照等八大新景点。
其以上理念的叠加,最终形成了方案特质。展望未来,我们相信,随着中心区的发展,将推动龙江以更大的格局向更广阔的前景迈进。